喝牛奶致癌?这听起来有些离谱,但是,2022年5月6日,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牛津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在" BMC Medicine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Dairy consumption and risks of total and site-specific cancers in Chinese adults:an 11-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0.5 million peopl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在中国成年人中,经常食用乳制品的人患肝癌和乳腺癌的风险显著 增加,每天多摄入50克,风险分别增加12%和17%。
难道牛奶真的有害吗?我们以后还不能喝牛奶了?当然不是这样的
因为单纯的队列研究其实还是有设计缺陷的,比如研究当中提到了乳制品摄入更高的人群的特征[1]:
Regular consumer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women, had higher education and income levels and were less likely to report poor self-rated health. Moreover, regular dairy consumer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a higher consumption of all major foods, except preserved vegetables.
大概意思是经常喝奶的人群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更高、总体上更少患病、除了牛奶以外其他类型的食物也摄入更多(腌菜除外)
这说明这个人群明显是比少喝奶的人群有着更高的经济地位,再加上随访时间只有4年,对于一个癌症的发病周期来说还是很短的,这不能排除诊断偏倚
很可能单纯就是喝奶多的人群更重视自己的健康,有点小问题就会去医院做检查、或者每年都会有体检,乳腺癌这种东西基本一筛一个准
那么整体的逻辑很可能是:
喝奶多-->社会经济地位高-->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多做检查-->筛查出了乳腺/肝癌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换一个指标,比如该患者所使用的手机价格,也会得出类似的结论:
用的手机越贵,得肝癌和乳腺癌的风险越高
这明显是不靠谱的
所以,相对而言更robust的研究设计是孟德尔随机化的研究,比如这个:
同样的期刊,同样的乳制品摄入,同样的多种癌症结局指标,不同的只是这个研究用了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把基因作为工具变量来尽可能地排除混杂因素、例如我前面提到的经济问题
结果是什么呢?如图所示[2]:
对于大肠癌,牛奶是降低风险的,对于膀胱和前列腺癌,牛奶没什么用;对于乳腺癌,牛奶有非常低的风险提升、但结果并不显著;这个研究的结论明显是比这个北大的研究更加可信的
所以总体来说,饮用牛奶对于癌症的预防是有好处而非坏处
那为什么两个设计层面来讲差这么远的文章都能发在同一个期刊上呢?我们从作者顺序不难看出,这篇文章跟北大其实关系不大(甚至可以说很小,因为一作通讯都不是北大的人,我不太理解标题为什么会写北大学者)、跟牛津关系很大;而众所周知,BMC medicine是一个英国期刊……
以上
Reference
1.Kakkoura MG, Du H, Guo Y, Yu C, Yang L, Pei P, Chen Y, Sansome S, Chan WC, Yang X, Fan L, Lv J, Chen J, Li L, Key TJ, Chen Z; China Kadoorie Biobank (CKB) Collaborative Group. Dairy consumption and risks of total and site-specific cancers in Chinese adults: an 11-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0.5 million people. BMC Med. 2022 May 6;20(1):134.
2.Larsson SC, Mason AM, Kar S, Vithayathil M, Carter P, Baron JA, Michaëlsson K, Burgess S. Genetically proxied milk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olorectal, bladder, breast, and prostate cancer: a 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BMC Med. 2020 Dec 2;18(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