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艺人向两岸青年传授结艺。
福州日报记者 谢星星/文 记者 叶义斌 池远 郑帅 市台办/图
在这热情似火的8月,一批两岸青年相聚榕城,共赴一场“回家”过“节”之约。即日起至13日,他们将以“两岸青年之家”——福州海峡青年交流营地为中心,在有福之州欢度第六届海峡青年节。
近年来,福州坚持争当两岸青年交流排头兵。海峡青年节自2013年首次开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被国台办列为重点对台交流项目,成为两岸青年长效交流的国家级品牌活动。
今日,第六届海峡青年节集中活动将盛大启幕,两岸青年才俊将再次相约榕城,携起手来,在新时代共谋新发展。
这是海峡青年交流营地。
配套逐年升级——两岸青年有了共同的“家”
以前,来福州参加海青节的两岸青年多住宿在不同酒店,集中活动的举办场所也选在海峡会展中心。为升级配套,让两岸青年拥有共同的“家”,福州于第三届海青节期间启动建设海峡青年交流营地。
第四届海青节时,营地部分建筑交付使用,两岸青年献出金点子,为共同的“家”规划发展出谋划策。
去年盛夏,海峡青年交流营地如“白鸥”展翅而来,在马尾琅岐“安营扎寨”。去年首次启用后,营地作为海峡青年节永久性会址,被打造成为“两岸青年之家”。第五届海青节期间,1000多名两岸青年汇聚于此,在“两岸青年之家”同吃同住,一起完成项目、交流心得、分享喜悦。今年看点:
今年6月,国台办批准新设6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福州海峡青年交流营地名列其中。这也是我市继马尾船政文化园区、三坊七巷之后,第三个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至此,我市共有3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领先,为我市进一步深入开展榕台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载体。
今年海青节,这个“两岸青年之家”再次迎来朝气蓬勃的“家庭成员”。目前,参与集中活动的两岸青年已陆续入住,他们将在这里开启为期6天的美妙榕城之旅。
两岸大学生实体建构大赛,《写意太湖石》获得金奖。
规格逐年提升——参与人数和单位屡创新高
作为两岸青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历经5年沉淀,海峡青年节已累计吸引近2万名两岸青年参加,其中有近7000人次的台湾青年、百所台湾院校、百个台湾高校社团和百个台湾青年团体参与其中。
同时,自举办海青节以来,我市积极拓展延伸活动组织者,不断对接相关协会、民间组织,联合举办新项目打造系列活动品牌。5年来,“挑战杯——彩虹人生”第二届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海青杯”两岸青年足球邀请赛、两岸青年教育沙龙、两岸青年街舞精英赛……一场场涉及创业、体育、教育等不同领域的专业性交流活动让海峡青年节的舞台越来越大。今年看点:
今年,海青节集结到14家两岸合作单位,如福建省气象学会、足球协会、青年建筑师协会、海峡战略研究与发展协会、婚礼行业协会,以及北京创业公社、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等省外机构组织,参与举办两岸青年气象、建筑、足球、篆刻等领域的交流活动。
同时,我市进一步营造民间组织参与台湾青年工作的氛围,如今年由中建海峡建筑发展有限公司主办两岸大学生实体建构大赛,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首次主办两岸青年美丽乡村设计大赛,东湖数字小镇和福州外语外贸学校共同举办两岸青年“榕城圆梦”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
两岸大学生夜游闽江。
品牌逐年更新——活动影响力持续升级
5年来,海青节始终以“中国梦·中华情”为主旋律,每年围绕青年本身,以不同主题开展活动,从“海丝起点青春启航”“青年携手·青春圆梦”到“青年·体验·创造”“创新·融合·共享”,每一年都力求给两岸青年带来不一样的新意。
回望来时路,海青节打造出一批品牌活动。这些活动一步一个脚印,拉近两岸青年的距离,活动影响力逐年提升。其中,海峡青年(福州)峰会、两岸青年联欢晚会等活动从首届海青节保留至今。
先看峰会,每一年海青节都邀请两岸有代表性的青年作分享交流,不同的是,每一年都创新方式,如去年峰会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网络直播嘉宾会客室等举措。
再看联欢会,每一年都由两岸主创人员共同策划,两岸青年表演团体同台演出,不同的是,每一年都有新形式、新节目、新创意。
品牌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海青节仍未停止创新的步伐。去年,第五届海青节重磅打造全新品牌活动——两岸大学生青年领袖营,赢得一片喝彩。受去年领袖营影响,目前已有多名台湾青年在榕实习、实践。今年海青节,不少首届营员再次来榕参加。今年看点:
今年峰会中,将通过展示“台湾青年看大陆”街采纪录短片和邀请两岸青年代表发表主旨演讲等方式,反映台湾同胞在大陆发展的真情实感。
两岸青年联欢晚会将打破常规,首次在户外举办,改变往年在室内“我演你看”的模式,打造全新室外舞美设计。同时,以四个方阵互动PK为主,表演节目为辅,节目形式多样,增加了更多青年喜爱的表演内容。
今年第二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营,活动设计同样新颖。活动以领略“新福州”、产生“心感受”为主线索,以中华文化的结晶——古代诗词为暗线索,2条线索共同串联起7天6夜的活动。其中,两岸大学生领袖共话新福州建设研讨会等集中营队活动,计划进行网络直播。
两岸大学生互动游戏度过愉快的一天。
合作逐年紧密——系列活动让交流合作常态化
5年来,海青节从集中到常态,经常性活动持续不断。记者了解到,最初的海青节活动全部集中在8月份举行,第三届首次将集中活动与常态化活动相结合。后来,陆续发展成如今系列活动和集中活动并存的模式。频繁且不间断的交流活动将两岸青年紧紧相连,双方的互动合作也随之紧密。
贯穿全年的系列活动中,不乏亮点。比如从早期的两岸百名博(硕)士福州实践活动、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榕台青年夏令营、榕马科技教育交流活动等,到近年新增的两岸青年足球邀请赛、台湾社工系大学生福州实践计划等,老活动和新活动都受到两岸青年的追捧。今年看点:
两岸百名博(硕)士福州实践活动将在海峡青年交流营地开设“人才驿站”,发布我市企事业单位招聘台湾青年信息,向台湾青年宣传、解答来榕就业创业政策。同时创新台湾青年来榕交流模式,请两岸高校福州社会实践团轮流开办海青学子讲坛,举办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
与去年相比,今年台湾社工系大学生福州实践活动规模更大,参加学生数增加了近5倍;合作领域更广,涉及青少年儿童帮扶、社工发展、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
台湾创业导师与两岸青年分享创业经验。
红利逐年给力——支持举措干货满满
“对台湾青年来说,大陆绝对是值得你一展才能的地方。”在2016年海峡青年(福州)峰会上,台湾青年郑博宇的这番话引起了不少台湾创业者的共鸣。
在注重交流、体验的同时,海青节年年注重提升活动实效,吸引更多台湾青年来榕创业就业、实训实习。早在第一届海青节活动中,我市就发布了《福州市关于吸引台湾青年人才来榕创业创新的相关政策》,涵盖住房保障、创业资金补助、人才聘任、档案创建等10个方面。第三届海青节,福州又发布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榕创业就业的实施办法》,拿出实实在在的干货。
5年来,福州设立了17个台湾青年创业基地,进一步扩大了两岸青年交流平台和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平台。还进一步细化了实施细则,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专门服务窗口,搭建各类创业平台等。去年,我市向22家台湾青年创业企业发放首批台湾青年创业补贴180万元。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进一步点燃了台湾青年的创业就业热情。今年看点:
围绕国台办“31条”和省“66条”惠台政策,聚焦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生活、就业、创业等问题,贯彻落实各项惠台措施。
在各类设计大赛、实践活动中,将征集两岸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并组织评审,对获奖优秀项目将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全力促成项目落地福州。两岸青年创梦集市暨文创商品设计竞赛的获奖作品有机会与三坊七巷公司合作转化为实际产品并量产。
以“结对子”“一对一”等形式开展实习实训,重点征集面向台湾高校大四毕业生的实习岗位,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台湾青年来榕就业创业。
两岸优秀造型师同台竞技。
活动逐年多样——今年新增18项活动
两岸青年组成的“茶帮”,捧着茶叶走进天后宫,重现了福州独有的民俗“茶帮拜妈祖”;在“魅力福州”体验活动中,12个县(市)区学生作为“导游”,为台湾青年讲述福州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5年里,我市不断扩展活动领域,两岸大学生互动交流形式日益多样。
“来福州和传统手工艺人一起交流,收获很多。”“我又来福州了,今年我是来创业的。”“我和在海青节认识的福州朋友,已经一起旅行3次了。”……在海青节这个追逐梦想的舞台上,海峡两岸青年们总能找到共同的文化归属感、志趣相投的朋友和实现梦想的途径。今年看点:
今年海青节共36个项目,新增项目达18个,涵盖两岸青年实习实训、就业创业,以及文化、教育、科技、公益等领域。
如围绕文化传承,设置两岸青年筝乐艺术交流、“寻味福州”两岸青少年福州话大比拼、海峡青少年汉字创意交流大赛等主题活动。针对原创音乐、气象、美丽乡村等热点话题,设置了两岸青年原创音乐交流季、两岸青年生态与气候交流会、两岸青年美丽乡村设计大赛等新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设置两岸少数民族青少年交流活动,邀请台湾赛德克部落、阿美部落和泰雅部落的118名少数民族青年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