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人问我你学习国学,学习易经,现在学习这些有什么用?
是啊,有什么用呢?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用金钱去衡量的价值却很低;
宝石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但用金钱去衡量的价值却很高;
但你就能说宝石一定就比水有用吗?
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这种现象说是由于社会资源的稀缺性;
社会心理学的解释却告诉我们这就是由于人们愚昧的攀比心理在作祟,别人有的我也得有!(经济学却假设人是理性的!)
正如庄子和惠子的大瓠无用争论一样,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现在几乎人人都在使用手机,却并不知道它是如何制造出来的,甚至也不知道如何修理它;大部分人都会开车,但其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是造车的,对于修理汽车也大都是门外汉;所有人每天都在吃着各种各样的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人其实并不了解它们是怎么加工或生产出来的,就更不要说谷物是如何种植出来的了;
知道这些很重要吗?
不会造手机并不妨碍使用手机;不会造车并不妨碍开车;不会生产食物也并不妨碍吃食物;
结论是如此的显而易见!
由此,人们很容易就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推论;
我们每天都在说着话,写着字,按照某种约定俗称的文化理念和社会方式生活着,我们并不需要知道,语言是怎么形成的,文字是怎么来的,所生活在其中的文化系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社会方式是怎么回事;
我们不需要知道我们的世界观是从哪来的,我们的人生观是如何形成的,我们的价值观是不是就一定是对的,这些都不重要,不知道这些并不妨碍我们说话,写字,健康且积极向上的活着;
是这样吗?也许吧!
鸟兽终日奔走,朝不保夕,仅为糊口,繁衍后代;
人们起早贪黑,忙忙碌碌,辛勤工作,也是为了挣钱养家,养儿育女;
从本质上来说,人与鸟兽又有何异呢?
只不过是谋生的手段换成了我们自以为是的高大上的工作,享乐从泥沙浴之流换成了高档消费和外出旅游之属;
众所周知,人类作为高等生物,以群居的社会形态走到今天,身上的物性其实跟动物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人性的一面,也就是人类身上所具有其他物种所不具备的——思想;
那么我们区别于动物的思想是从哪儿来的呢?怎样进化的?现在处于什么阶段?还有没有进步的空间?
作为自诩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的新一代大好青年,难道不该多少了解一点儿吗?
同样的,作为思想的物化表现形式,我们的生活文化是怎么形成和建立起来的?我们的社会形态处于什么阶段?是不是好的?如此种种;当我们的物性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不该对这些有所思考吗?
虽然知道这些对于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可能并没有什么卵用!
不过,愚以为,知道这些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能够让我们变得不再空虚,不再迷茫,不再恐惧,不再怨天尤人!对于改善我们的身心健康还是有所帮助的;
有机会和前人交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何其幸甚啊!
当然了,像禽兽一样的活着其实我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