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夜晚的庄里街小吃一条街,灯火通明,熙熙攘攘。这条小吃街紧邻北国、勒泰两大商业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小吃街网罗了南北各色菜系,集特色餐饮、风味小吃、休闲娱乐为一体,让市民尽情享受丰富的饮食文化夜生活。如今,在这繁华的小吃街上随处可见“文明”的印记。
文明用餐成为习惯和时尚
走进庄里街一家面馆,在小店的显著位置摆放“文明餐桌”桌牌及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告示牌,在正墙上张贴、悬挂的是“文明用餐、节俭惜福”“节俭养德、文明用餐”宣传画册。这家小店的老板孟庆辉告诉记者,“别小看这些提示牌和宣传画册,这些耳熟能详的宣传标语已经开始悄悄影响人们的生活了,以前客人点得多,吃得少,浪费现象非常多,每天的泔水都好几大桶。现在食客们看到这些宣传贴纸,受其影响,用餐时能吃多少就点多少,吃不了的打包带走,我们会主动提供打包袋。”
这些变化得益于市食药监局正在全市推行文明餐桌活动。这一活动改变的不仅仅是众多餐饮从业者,顾客的观念也发生着变化。在饭店用餐的李爱君女士告诉记者:“勤俭节约是咱们的优良传统,以前和朋友用餐时,好面子,多点并且吃完后,剩下的饭菜不打包是常事。现在大家都在提倡节约,适量点餐,打包带走成为了习惯、成了时尚,如果自己点多了,浪费了都觉得不好意思。”记者看到,服务员也会告知顾客相应菜品的分量,根据顾客的人数提供点餐建议,并不时提醒顾客不够再加菜,尽量不剩。
提炼标准让文明城市“亮”起来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有了相应“标准”,文明餐桌的宣传才更有可操作性。
市食药监局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餐饮服务环节文明餐桌明白纸》10条标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食品流通环节“三无”食品整治明白纸》7条标准为基本要求,提炼出我市食药监系统“大、亮、多、新”的创建标准。
所谓“大”,即在创建单位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尽可能明显地设置含有“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等字样的宣传画板;所谓“亮”,即按照FDB配色原则选配主色调、辅色调、背景色调,按照视觉怡度规则使用三色以内色差,按照识别度感定律确定主体图案和辅助图案,按照工笔、写意结合的画境风格强烈突显主题;所谓“多”,即充分利用大厅、楼道和电梯空隙等空间位置,设置足够多的不同内容、风格的宣传画;所谓“新”,即在创建内容和形式上充分发挥各测评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各具特色,别具一格。在市食药监局的推广和引导下,创建单位的宣传标语和提示牌凸现了出来,画面的感染,文明用语的植入,让文明理念渐渐深入人心。
如今“不剩菜,不剩饭”量力点餐,剩下打包,成为市民的一种自觉行为;一幅幅宣传画、提示牌、公示栏,也成为创建文明城市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和画卷。
典型示范激发和释放文明城市活力
典型示范展现出强大的“带动力”。
自今年4月份开始,市食药监局分成四个督导组,逐一对市内4区115个重点点位进行督导检查,发掘创城工作中的亮点和先进做法,打造出30家餐饮服务标杆单位和15家商超标杆单位以及长安区庄里街、裕华区雅清街2条创建标杆示范街,并在全市进行推广。5月份,市食药监局集中一个月在全市集中打造480家餐饮服务示范店、280家示范学校食堂、48条餐饮服务示范街。据了解,近期该局在“小餐桌”努力营造“文明用餐、节俭惜福”创城氛围,让创城氛围延伸到“小餐桌”,让就餐学生主动参与到全市创城工作。
“我们采取的文明餐桌劝导、典型示范带动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激发和释放了点位企业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与文明城市创建的潜能与活力。”市食药监局主要领导同志介绍说,该局在此基础上还引导餐饮及食品销售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举办文明餐桌理念宣传和礼仪培训,强化餐饮单位员工服务意识,做好文明消费的引导和服务工作;组织各点位企业进行了公开承诺活动,组织各企业在醒目位置公示文明城市创建各项承诺;鼓励企业组建文明创建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开展光盘活动等行动,劝导公众文明就餐、科学消费。
大力宣传评选出的食品安全示范店(食堂)、示范街(区)。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市食药监系统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相关各点位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升服务水平、经营特色和文化品位。例如对于超市的文明城市工作查验标准有严苛的要求,要求超市无过期、变质、伪劣食品;要求超市无“三无”食品;要求散装食品生产单位及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完整;要求企业投诉处理机制健全等。这些要求,市食药监局执法人员都不断往复地一项项查验,一旦发现问题,逐一要求整改。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他们表示,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在超市购买的食品不论是标签还是食品存放的规范程度来说,都有了明显提升。
目前,全市食药监系统创建重点已转入全面细化阶段,力求通过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督导,强化宣传,采取切实有力的手段,坚决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