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并行两套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一套是城乡居民养老与城乡居民医保;另一套是城镇职工社保,主要包括医疗、养老、生育、失业以及工伤5大项。与成熟的社保体系相比,农村基层的医保与养老制度并不完善,两者之间在缴费标准及福利保障方面存在差异。

提及农村医保与养老,咱农民最为熟悉不过。以农村居民医保为例,依照国家医保局公布的缴费标准,2021年度参保人最低需承担320元,且全部纳入统筹账户,不再有个人账户一说。与职工医保不同的是,城乡居民医保在县市级医院使用时,只能是住院病人才能报销。

近些年来,医保政策不断调整与完善,报销范围进一步扩大,将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用药纳入到了医保报销范围。同时,综合的报销比例再次提升,尤其是大病保险最高的报销比例可达70%,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然而,意外的是,医保费用征缴却频频受阻。

不少农民认为,新农合的缴费标准已经翻涨二三十倍,不仅缴费的金额越来越贵,农民看病所花的钱更是越来越多。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有医保与无医保两者之间的费用花销差距并不大,且许多药品在参了保之后仍然需要农民自费。如此背景下,参保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事实上,不只是新农合的征缴“遇冷”,就连新农保也开始有人不愿意再参与了。众所周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尚未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之前,多数地区一直落实的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俗称新农保。且遵循“多缴多得、少缴少得”的基本原则,每年只需缴费一次。

与医保不同,养老保险不会涉及到报销,且无论自己缴纳多少钱到了60岁之后都会按月以“养老金”的形式返还。不夸张地讲,参与养老保险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为自己“存钱”,年轻时交的越多,60岁之后能够领的养老金也就会越多。然而即便如此,农民也不想交。

那么,为啥继城乡居民医保遭遇“断缴潮”之后,农村养老保险在费用征缴方面也频频遇冷呢?总结来看,无外乎3点原因:

其一:农村养老金水平偏低,几乎不起作用

与城镇职工明显不同,农民参与养老保险一方面没有用人单位承担部分的缴费比例;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养老保障体系并不健全。以小编家乡为例,许多年龄超60岁的农民其每月能够领到手的养老金不足300元,还包括国家发放的基础养老金。按照目前的物价标准,这300元不足以解决温饱问题,甚至几乎不起作用。如此来看,每年都要参保交钱,到头来却只领这么一点,真的有点得不偿失!况且,农民本身的收入就不高,索性就不再参与养老保险。

其二:年轻人经济压力大且距离养老尚远

年轻人经济生活压力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二三十岁的农二代在其父辈们并不能给予良好经济基础条件的背景下,这类群体终将面临房子、车子以及高额彩礼钱等等一系列的经济难题。在农村,许多年轻小伙仅仅为了讨一个老婆便欠下不少外债,在这种情形之下,年轻人压根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考虑晚年的生活,能顾得上眼前维持开支已经算非常不错了。

其三:有人认为交养老保险不如存银行

存银行与交养老保险相比,哪个更划算?真的有人算过这笔账,如若是将自己的积蓄存银行几十年,然后到老了之后每年取出来一部分维持生活,其实比缴纳养老保险更划算!如此一来,交养老保险不如存银行的说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然而,这并不符合事实依据,与存银行比起来,养老保险的利率较高,且有国家补贴与基础养老金发放,如此对比,养老保险会产生更高收益,且随着国家养老政策的完善与调整,未来养老保险或将发挥更大作用。

其实,如若以小编的观点来看,甭管是新农合还是新农保,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咱农民都应该积极参与。虽然年轻的时候无论是新农合也好、新农保也罢,其发挥的作用都还很小,而一旦上了岁数,随着赚钱能力的下降及身体素质一天不如一天的演变,新农合与新农保都将是农民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对于文中所述新农合遭遇“断缴潮”及新农保“遇冷”,你又是怎么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