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文/图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10月23日,本报刊发了《文明呼唤“你我他”》一文,曝光了市城区部分区域“僵尸车”、行人闯红灯和拆迁工地无围挡乱象。10月25日,记者对所涉区域进行回访,发现部分问题已得到整改,但仍有问题未整改到位。

17日,记者发现,健康路交运大市场东侧,短短200米的距离内就有5辆“僵尸车”。25日上午,记者在健康路交运大市场东侧回访时发现,该路段“僵尸车”已被及时清理,交通状况有所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三轮车乱停乱放、抢车位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记者在回访中发现,由于道路狭窄,一旦车流量加大,该路段极易形成拥堵。此外,在交运大市场东大门对面,一个雨水井盖及周边地面被污水覆盖,浑浊的污水蔓延到健康路上。

在健康路交运大市场东侧,“僵尸车”已被及时清理,但三轮车乱停乱放、抢车位等现象仍然存在。

随后,记者在东昌路与健康路交叉路口发现,行人闯红灯的现象依然存在。“百货大楼路口启用了行人闯红灯智能抓拍系统,这一系统要是能在全市推广就好了。”一位热心市民告诉记者,“共建文明的交通环境,是每个市民应尽的职责。或许,处罚可以更好地帮助市民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不少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这一想法。

在之前的巡访中,记者发现,在建设路与花园路交叉路口东侧拆迁区域内,拆迁工地无围挡,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25日,记者再次来到该区域,发现拆迁工地依然没有安装围墙围挡,偌大的现场仅用了防尘网进行简单覆盖。而且,200余米长的施工现场也没有任何阻挡、警示等防护措施,行人能够“随心所欲”地自由通行,甚至毫无拦阻地进入施工现场。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也堆放在巷口。居民康先生忧心忡忡地说:“像这样的拆迁工地,最好是全封闭,拆迁施工现场和马路一定要区分开,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建设路与花园路交叉路口东侧拆迁区域,依然没有安装围墙围挡,现场仅用了防尘网进行简单覆盖。

在拆迁工地拉建围墙,可以防尘降噪,若在围墙上再绘制出优美图案和公益广告,还能为城市环境增光添彩。“在很多市民的印象中,拆迁工地就是一片废墟,总与‘脏乱差’联系在一起,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康先生告诉记者,“如果将原本‘光秃秃’的围挡装扮成反映城市风貌的画卷,将更容易激发市民的文明意识。”

巡访中发现的问题有的已经得到了整改,但有的却仍未整改。“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文明创建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市上下戮力同心、聚智聚力,尽快行动起来,用文明行动推动城市蝶变。